——西北大學費秉勛教授
究竟什么叫風水?它是否科學呢?天、地、人合一是中國風水學的最高原則。中國古代科學家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經上下五千年的實踐、研究、歸納和感悟,形成了著稱于世的東方科學——中國風水學。
現在在世界各地,只要說出“風水”,人們都知道此詞出自中國,這兩個字無論英文還是法文,都是直譯。世界各地現在都開始重視風水的研究。 當我們用現代科學的眼光看待古代風水學說,會驚奇地發現透著一層神秘的色彩,中國風水學凝聚著哲學、美學、生態學、人文學、氣象學、景觀學、建筑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精華,它不僅是我國非物質化遺產中的瑰寶,而且對現代建筑學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 故我國的許多高等學府設立了建筑風水學科。
中國古科技理論認為:宇宙萬事萬物由三部分組成,即氣、數和象。按照現代科學觀點它們是:能量、信息和態勢或形式。三者共存,不可分開,又界限分明。氣,是客觀存在,按照現代科學觀點可假設為能量。數,是宇宙萬事萬物存在的程序或邏輯,按照現代科學觀點可假設為信息。象,是氣根據數而存在的形式或變化的態勢。用現代科學概括為:象是能量依據信息程序而存在的態勢。
宇宙萬事萬物有信息就有能量,就有它們的存在態勢;同理,有能量也必有它的信息和態勢,有態勢也必有信息作指令,能量作基礎。宇宙萬事萬物的存在,正是氣、數和象的不可分性,才是實在的,具體的。信息“數”指導能量“氣”按一定態勢“象”存在,能量“氣”依照“數”的指令,構成一定的存在態勢“象”,存在態勢“象”受信息“數”指揮,以能量“氣”為基礎。
數、氣、象即信息、能量、態勢,也就是天人合一的那個神,西方哲學稱作宇宙萬物的“本體”,亦是功能?!吨芤住は缔o》稱:“神無方而易無體”。神無方的“方”古文亦稱“方所”,就是方位,無方就是沒有位置,無所在,亦無所不在。易經和佛經所說的精、氣、神??鬃诱f:“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游魂就是神,就是構象。
精,中國古代先圣又稱玄、道、元、一、水;稱精,是因為人體信息來源于父精母卵。稱玄,是因為信息難以觀測,(懷玄、玄具難測,太玄無形容);稱道,是因為信息決定宇宙萬事萬物生化的必由之路;稱元,是因為信息在有形質宇宙之始;稱一,是因為一為自然數之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抱一、守一、歸一、真一、太一);稱水,是因為地球生物發源于水。
中國古科技理論中所說:“理”是研究數、氣、象的能變、所變與不變的原理。理是人所確認的能量存在形式,簡稱構象,或稱能場。有形而上,形而下之分。其研究方法有兩種:一是西方科學賴以發展的演繹推理法;一是中國及東方科技來源于類比歸納法。
演繹推理法適用于有限數理范圍,類比歸納法適用于無限數理范圍。人通過象認識氣和數,而象有“無”和“有”的分別。人的感官或借助儀器能感知的客觀存在為有;反之則為無。而不能用語言表達其象的客觀存在為常,或恒;這就是《易經》所說:“意不盡道,言不盡意,書不盡言?!笨梢杂谜Z言表達其象的客觀存在稱為特化?!独献印氛f:“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彼芯唧w的道、名、氣、數都是特化的。
由此,中國先圣認為:物質是能量(氣)的一種較為穩固的特化形態?,F代高能物理已經證明:物質和能量是相互轉化的。宇宙最初只有能,即氣,沒有物質。宇宙,包括太陽系由氣形成。生成宇宙的“氣”,現代科學認為源于黑洞,中國古科技理論稱為無極、無為?!皻?,在我們這里可以稱之為‘以太’,因為物質最初完全是流動的,毫無硬度、無間斷、無終止,不能分兩部分。這是人們所想象的最稀薄的物體?!?/span>
自然科學里的“以太”,只能作為傳遞物質問相互作用力的一種假想的介質而存在, “以太”和實物仿佛是隔絕的,但張載和王夫之認為“氣”和“形”是相互轉化的。因而他們所提出的“氣”與其說接近以太,不如說更接近現代科學所說的場。
整個宇宙是由:能量(氣)、信息(數)和態勢(象)三部分組成?;谶@種認識也就不難理解中國風水學源自于古天文學、地理學和人體科學的科學內涵。中國風水學將天、地、人納入一個大系統中綜合考慮,在長時間里,一直備受詆毀和詰難,只有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才再次被認識和發現。
中國風水學在對古天文學、地理學和人體學,即天地人的發展變化規律的長期研究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宇宙規律理論,并在這一理論基礎上,將宇宙的特性概括為三大方面:宇宙的全息性;宇宙的螺旋性;宇宙的陰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