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歲拜謁至圣林
(文/楊懿人 敬書)
是日寒露,辰時別過濟南,與恩師楊景磐先生及夫人、家父楊霽暉先生一行四人驅車前往曲阜,拜謁先圣孔子,以慰此行齊魯之愿。
由于道路施工,上午十點多到達曲阜,但仍然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與期望,仿佛空氣中每個分子都充滿了圣賢的氣息,令人肅然起敬遙想春秋當年。
楊景磐老師及夫人
家父楊霽暉先生與恩師楊景磐老師
筆者與楊景磐老師
從停車場出來,我便前往游客中心購票,并婉拒了幾次導游服務,的確有淵博的楊老壓陣什么導游都是浮云。我們徑直走向萬仞宮墻合影留念,而后步入孔廟。
孔廟入口石牌坊
楊老雖81歲高齡與夫人卻走的較快,邁進每座牌坊、中門匾額,或是殿柱脊梁、題記碑刻,我都盡量拍些照片。相比北京孔廟,曲阜孔廟面積要大上許多,但規制格局大抵相仿。讓人憐惜的是,曲阜孔廟古建的修繕維護有點差強人意,從著漆生艷、彩繪粗糙到暗處大面積失修,希望引起有關領導部門重視。
孔廟為歷代沿襲祭孔圣地,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如今大多古時建筑的外在留存,但真正教化人心的功能缺失,引發精神共鳴文化自信的內核較少,所以基本上就定義為旅游休閑商業活動了。
走到孔廟最后面,行進路線設置迂回折返再進孔府,目的是為走過一個必經商業巷道。還好楊老和夫人身體硬朗,一路走下來,就會感覺有點疲憊。而不經意之間,有兩個女“導游”的講解更是匪夷所思。其中,一個說孔子長相不好看甚至有點丑陋,大概是眼睛鼓眼白多,鼻孔外翻牙齒外漏。請問這得給小朋友留下什么樣的陰影?另一個更說孔子一輩子沒有做過官,只是教出了很多做官的學生。簡直無語,還好沒有雇這種“導游”。
先師孔子圣象
同我們的先圣孔子一樣,傳世的太昊伏羲之像,這些都是圣人之象,或多或少都預照著我們炎黃子孫的一些相貌特征,其貌非凡,身高威儀,面闊方圓,眼光如炬,智慧堅毅,延綿萬世??梢娺@兩個“導游”和“文盲”何異?最近一二十年來流行的一些“崇洋媚外”“哈韓哈日”“娛樂至死”“小鮮肉”等扭曲的三觀和不良的風氣,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產生了不少的負面效應,更不利于青少年人格成長。
行至孔府后院,同樣大多是一些保留的實物陳列,還有不少寫字賣畫的店鋪,大都掛著書法家協會會員的招牌,但實話講,作為愛好者,個人覺得那些字寫的俗氣一般,和孔府有點格格不入的感覺。
從孔府后門出來,我們走到孔廟西北墻角對面找了一家餃子館,兩斤手工餃子好吃不貴量足,心情放松了些許。由于之前走路都比較趕,所以也還有點擔心楊老及夫人身體是否能夠吃得消,但是楊老一再堅持沒有問題,我們才放下心來。
后來在當地人的建議下,我們便直接打車到了孔林也就是至圣林的牌坊下。也許是離圣人之炁越近的緣故,大家沿著石板路健步如飛,都希望盡快走到先師孔子墓前瞻仰,這一刻滿懷朝圣之情油然而生。想著平生能有機會同我的恩師還有我的父親一同前來拜謁孔圣,我實在是太高興太幸福太幸運了。
恩師楊景磐先生
圖為筆者在至圣林門口留念
我們按照之前的指引,一直往孔林里面直走。不時有觀光車從身旁快速穿行,使得原本就不寬的路顯得危險,難道他們就不怕打擾到圣人安息?這一路上看到不少拼合的石碑、殘碑,還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土坑。走近路邊的碑刻,各個朝代的都有,字刻的真漂亮,只是或多或少都有殘損。當時一心只想去往孔圣墓前,也未作多想。
走著走著我們到了一個岔路口,看到一個褪色小指示牌,原來我們走過了,孔圣之墓在我們往里走的半路就該左轉了,只是那個路口壓根沒見一塊路牌。于是我們又沿路返回到那個路口,稍作休息向孔陵走去。
路過幾座孔氏先祖墓塋,便看到了墓園的軸線分布和神道石像,我們由東至西,就直接到了享殿后面庭院,首先看到的是子貢手植楷碑亭,然后左側便是孔子之孫沂國述圣公孔伋之墓,墓前有祭臺及兩尊高聳的文武官員石像。沿墓的右側往后走,就看到了孔子之子泗水侯孔鯉之墓。而左側就是心念久矣的先圣孔子之墓,此刻頓覺熱血澎湃不已。
孔子孫子孔伋(子思)之墓
孔子兒子孔鯉之墓
碩大的祭臺前設有帶屋頂的香爐,兩邊獻有花籃,后面的供桌案臺上簡單供有兩盤蘋果、一盤橙橘,然后就是五個高足盤盛滿的五谷。后面一方通體白色石碑,篆書“大成至圣文宣王”金色大字。墓碑上有明顯嚴重的破損和修補粘合痕跡。墓碑后有一座小的褐紅色石碑,篆書“宣圣墓”。墓前左右各有兩顆高大的柏樹,氣勢非凡,古韻悠然。來往之游客紛紛都競相在孔圣墓前行禮致敬。
我和恩師楊景磐先生、父親楊霽暉先生一起來到先師孔圣墓前,我問楊老我們如何行祭拜禮?楊老說:小楊你來喊我們面向孔圣三鞠躬吧!于是,我們滿懷萬分敬仰之心行禮致祭。此刻一切身心都安寧下來,心中孔老夫子的形象活靈活現,字字教誨回響在耳邊,猶如穿越數千年身臨其境的禮贊。嗚呼!孔圣,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同在,與萬世流芳。
區區祭品作何感想?
此行曲阜體悟頗深,讓我明白既要讀圣賢之書,也要踏上尋訪圣賢之路,上下五千年,一脈相承而互應交感。文字往往在特定的場景別有新遇和領會。當晚我和父親在清河住下,而關于孔圣孔林所歷十年浩劫令我徹夜難眠,卻又恍然大悟,一切所思迎刃而解,中華文明歷經磨難,圣人孔子永遠住在我們華夏子孫的心田,只待喚醒。
子貢為師守墓六年也為保全后世免遭襲擾做出了極大地貢獻
周而復始,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命運,不同的思想造就不一樣的人生。我們不僅要能辨別善惡是非曲直,更應順應潮流和規律,樂天知命把握機遇,追尋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生命意義。
2021年1月20日于北京三式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