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觀念與現代審美之間往往存在較大的差異甚至截然相反的態度,就像中西文化與價值觀念所呈現出的多元特性;由于政治、歷史、人文、地域等諸多方面的因素,我國目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內正在掀起大規模的造城運動、城鎮化建設,隨之而來的便是人們樂此不彼談論的話題“建筑”,國人俗稱的“房子”。
毋庸置疑,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建筑哲學與形式風格,其中尤其引以為傲并在今天受到西方追捧的就是“風水”文化;人們從風水觀念中不難看出中國古人關于生態環境科學的研究與思考,其中涉及到了天文、地理、歷法及我們人類個體與自然“天人合一”的適用規律;這在今天看來并不過時,相反在很多方面還具有一定得超前意識,比如運用風水方法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進行建筑的規劃、設計、施工等整體舉措。
關于建筑,功能作用很重要,古時的都城營建、水利樞紐設施、軍事防御設施、行政官署修造、民居住宅、帝王陵寢等都強調其適用本質;回到我們今天的都市,高樓林立,標新立異,不惜代價,高度攀比,建筑形態沒有最怪只有更怪;無論是寫字樓還是住宅都建造的越來越高,而建筑的人性化功能卻并未得到合理的滿足,相反,對設計者或設計機構而言,借用各種時興的高效、綠色、健康、節能、環保等不實概念大肆炒作宣揚,偶爾還要附會一句,國人都信奉風水,我的設計既是傳承西方正宗的高層建筑科學又有好的風水理念。這只能說不少人的臉皮似乎比秦陵兵馬俑的還要厚一些。
所以,建筑首先要強調功能精確,是用于日常商業還是居民住宅,是寫字樓還是公共服務,是軍營還是學校,就算是學校,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等等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其次,建筑要充分考慮突發安全風險應對,比如地震、火災、水災、踩踏、暴恐等等諸多突發性人為或自然災難。近年來,高層玻璃幕墻光污染、高層突發性火災、地質災害導致的高層坍塌等等皆有發生,人們也在深刻反思,是最大化地追求經濟利益,還是為人類為自己真正的換位思考。
最后,我個人的建議是,建筑不能盲目的“西方化”抄襲或復制,這樣的建筑缺乏生命與靈魂;優秀的建筑應該是能夠打動人心,產生共鳴,同時飽含一定的地域風貌與文化元素,適合地理環境,為人們提供良好、舒適、愉快、健康的生存空間,當然建筑是“天地人合一”的一個點。
專業起名、風水咨詢預約電話:13621280499
2015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