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筮法,其妙無窮
前言:“大衍筮法”是見于周易原文中唯一的占筮論述,其內容出自《周易·系辭上傳》第九章:“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后掛。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肚分叨僖皇辛?,《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一、古代占筮活動淵源
春秋末期,孔子晚年喜易、讀易韋編三絕,其刪述六經而撰《十翼》更是將《周易》及其占筮活動推向了高潮;在此之前,古人決疑往往是卜、筮并用,這在后傳《尚書·洪范九疇》中可窺見一斑。簡言之,古人龜卜以兆、蓍占以策來推演自然萬物運行變化之規律,以此教化人心趨吉避兇。
由此可見,關于“大衍之數五十……”即為《周易》占筮的具體演算方法及其步驟,我們稱之為大衍筮法或周易筮法,毫無疑問,它也是所有周易術數的源頭。據楊景磐先生《中國歷代易案考》,從先秦至清史稿,有近200余易案卦例,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大衍筮法的卦例,有150例之多,可見古人的偏愛與推崇及其作為主流術數的占筮地位從未動搖;后世以預測精確著稱的官輅、郭璞、邵雍以及近代尚秉和等皆用大衍筮法。
二、大衍筮法的推演
大衍筮法有兩種推演方式,一是傳統的“過揲法”,二是朱熹的“掛肋法”,兩者所得結果相同。據古代文獻,從西漢至宋代主要用“過揲法”,而自從朱熹創立“掛肋法”著《筮儀》后,多用“掛肋法”。
關于“大衍之數五十”與“天地之數五十有五”,雖然歷來都有學者闡述不同的觀點但兩者卻并不矛盾,五十為天之全數,存一為體,四十九為用,另外蓍草揲筮之法歷來皆使用五十根蓍草進行揲筮,此謂約定俗成;同時大衍之數五十取自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其中五為本,五十為用也!另外若以55推演,則無法得出所需數列七、八、六、九而成卦。
現場使用蓍草對“過揲法”與“掛肋法”揲筮程序進行簡單介紹“存一、分二、掛一、揲四、歸奇余肋等步驟”,包括基本的占斷思維和方法,如朱熹占法、八卦五行、方位、卦數、卦象占法。
三、大衍筮法古今卦例賞析(任選一二講解)
1、關羽之殤;
2、趙輔和占??;
3、元世祖設覆;
4、沈七占科舉;
5、2012馬英九當選;
6、2011年失竊案;
四、關于大衍筮法的綜述
易學文化是華夏民族之魂,更是古人辛勤的智慧結晶。我們應本著對尊重古人知識的積累過程為出發點,認真學習加以研究,不斷去實踐和探索古人總結的經驗和教訓。歷史階段限制是必然的,但是這絲毫不會影響其數千年的傳承,及其學術價值和社會實用價值。
北京三式乾坤信息技術研究院·楊霽暉
2015年7月9日